登入
註冊
丹爸分類
教文具玩具
點讀專區
0-3歲教玩具
3-6歲教玩具
6-12歲教玩具
文具用品
鬼滅之刃
卡皮巴拉
寶可夢
所有商品
書籍雜誌
0-6童書/教材
6-12童書/教材
12歲以上
雜誌訂閱
爸媽專區
教師專區
所有商品
清潔/防疫
個人用品
身體清潔
居家清潔
防疫專區
所有商品
婦幼用品
嬰幼兒用品
嬰幼兒服飾
孕婦用品
嬰幼學習
所有商品
運動休閒
兒童運動用品
運動器材
戶外休閒
運動衣褲
運動鞋
戲水/泳具
所有商品
美妝保健
美妝保養
彩妝用品
醫療器材用品
族群保健
所有商品
鞋/襪/包
拖鞋/涼鞋
運動鞋
包包
帽子
眼鏡
安全帽
冬季保暖
襪子
所有商品
團購美食
零食點心
飲料沖泡
民生食材
養生保健食品
禮盒推薦
所有商品
服飾
女用
男用
童裝
運動服飾
所有商品
3C
手機電腦周邊
數位周邊
資訊周邊
資訊設備
手錶/鐘類
所有商品
家電
廚房家電
生活家電
美容家電
所有商品
居家用品
生活小物
收納用品
廚房用品
防曬/防雨
衛浴用品
五金工具
燈具
寵物/園藝
防蚊
警報器/滅火器
所有商品
家具寢具
寢具
家具
舒壓按摩
書櫃
書桌椅
其他
所有商品
丹爸專區
主題童書
彌月專區
防曬專區
女性專區
出版社品
電器品牌
季節專區
節慶專區
教師專區
男性專區
美妝品牌
服裝品牌
我的帳戶
結帳購物車
口袋清單
年費購買及登錄
購物須知
最新消息
聯絡客服
最新消息
年費購買登錄
訂購須知
聯絡客服
↑
居家用品
團購美食
清潔防疫
鞋/襪/包
書籍雜誌
文具玩具
美妝保健
服飾
↑
~請選擇範圍~
1~50
51~100
101~130
131~160
161~200
201~230
231~260
261~300
301~400
401~500
501~650
651~800
801~1000
1001~1500
1501~2000
2001~3000
3001~4000
4001~5000
5001~6000
6001~8000
8001~10000
10001以上
登入
註冊
帳戶
結帳
口袋清單
客服
價格
全部分類
本週熱銷
本月熱銷
綜合商品區
【美食區】
【丹爸週年慶】
7-8月新品
書包_怡寶
書包_TigerFamily
教文具玩具
點讀專區
0-3歲教玩具
3-6歲教玩具
6-12歲教玩具
文具用品
鬼滅之刃
卡皮巴拉
寶可夢
書籍雜誌
0-6童書/教材
6-12童書/教材
12歲以上
雜誌訂閱
爸媽專區
教師專區
清潔/防疫
個人用品
身體清潔
居家清潔
防疫專區
婦幼用品
嬰幼兒用品
嬰幼兒服飾
孕婦用品
嬰幼學習
運動休閒
兒童運動用品
運動器材
戶外休閒
運動衣褲
運動鞋
戲水/泳具
美妝保健
美妝保養
彩妝用品
醫療器材用品
族群保健
鞋/襪/包
拖鞋/涼鞋
運動鞋
包包
帽子
眼鏡
安全帽
冬季保暖
襪子
團購美食
零食點心
飲料沖泡
民生食材
養生保健食品
禮盒推薦
服飾
女用
男用
童裝
運動服飾
3C
手機電腦周邊
數位周邊
資訊周邊
資訊設備
手錶/鐘類
家電
廚房家電
生活家電
美容家電
居家用品
生活小物
收納用品
廚房用品
防曬/防雨
衛浴用品
五金工具
燈具
寵物/園藝
防蚊
警報器/滅火器
家具寢具
寢具
家具
舒壓按摩
書櫃
書桌椅
其他
限量優惠區
1限量出完不再進
‹
›
50出清限2 采實 沉默的孩子:那些太快被貼上「病症」標籤,從此被迫掩蓋真我,與世界失去聯繫的孩子們
定價350
商品編號
37107011606
( 丹爸出貨.不含運 )
分享
定價:
$350
非年費會員價:
$230
庫存:
2
購物車內數量:
0
相關商品
買貴通報
物流:
宅配、自取、超商取貨
(請留意超商規定之尺寸及重量,超過則補運費改宅配)
數量:
商品介紹
★沉默的孩子,多數都是被迫緘默的孩子★
孩子所有失序行為,都是企圖與你溝通的信號
急於把失序行為貼上焦慮症、自閉症、ADHD標籤,進入治療
可能會錯失孩子本來透過失序行為,想要向你傳達的情緒真相
★25年兒童行為心理學博士臨床經驗公開
★《背離親緣》作者安德魯.索羅門大力推薦
★亞馬遜書店五星好評【教養觀點話題書】
書中分享了許多這類「貼錯標籤」的揪心故事:
◎默默承受悲傷的麥斯
麥斯三歲時行為失序,五歲時影響了學習能力,測量表分數顯示,他很有可能是ADHD。但作者與父母深談追溯方知,這位母親是後母,生母罹患精神疾病,與麥斯斷斷續續相處並於兩年消失無蹤。作者最終建議的不是進行ADHD的藥物治療,而是鼓勵他們與麥斯一起面對並療癒失去生母的悲傷。
◎爆發焦慮症的八歲女孩
一位被診斷為焦慮症的女孩,被轉到作者的診間尋求藥物治療。在深入了解之後,真實情況是女孩的父母離異,她每隔兩周就要去與父親度周末,而父親有酗酒問題,仰賴她照顧年幼的弟妹。作者提出,這個小病患的失序行為,只是在受到驚嚇時的調適反應。
作者在本書公開了許許多多這類的臨床案例故事,讓我們看見焦急的父母,以及太過發達的醫藥體制,多麼容易切斷那本來就很幽微的溝通訊息。她並懇切提醒,讓孩子順利「聽話」或進入「療程」,就感到安心了,其實反而讓孩子無法再繼續「表達」。事實上,了解孩子的行為並找出背後的意義,並非孩子該做的事,而是父母的責任。
相關推薦商品